跨入新的一年,李彦宏在“2008中国IT两会”上,重新提起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著名的竞选口号——“新边疆”。这无疑是一句高举创新大旗的口号,震撼而动听。环顾我们身处的IT时代,所有企业无一例外地希望将创新做到极致。
的确,创新缔造了强盛的美国,也缔造了伟大的互联网,但创新也催生了金融危机并殃及全球。也许人们真的很健忘,当肯尼迪以“新边疆开拓者”的姿态入主白宫后,美苏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双双升级,紧接着发生了“猪湾危机”,将冷战带到核战争的边缘。而标榜“发现机遇、开拓新边疆”的李彦宏,也刚刚因为竞价排名引发的信任危机,使他的百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当中。
我们忽然感到困扰,创新的历程仿佛是一个布满陷阱的森林,它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如何回归它的本来目的?
搜索引擎的“破坏式创新”
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并不是百度创新的,但这个被竞价排名之父比尔·格罗斯称为“伟大的创意”的创新模式,却在破坏着搜索引擎的声誉
哈佛创新理论中,占优的且最时髦的是“破坏式创新”。搜索引擎被称为互联网时代最伟大的创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谷歌与百度的成功,都是搜索引擎“破坏式创新”的完美案例。
然而,竞价排名的饱受诟病与搜索引擎的创新战略密不可分。并不仅仅是百度,包括谷歌在内的搜索引擎,均采用竞价排名作为盈利模式。搜索付费与竞价排名之父比尔·格罗斯曾经在2001年约见佩奇和布林(谷歌创始人),建议谷歌与他们合并,共同创造“最好的搜索网站”。佩奇和布林对他反应冷淡,理由是:谷歌永远不会与任何一家将付费广告同有机搜索结果混为一谈的公司合作。事实上,在雅虎称霸的门户时代,谷歌曾经被称为“最干净、最纯粹的搜索引擎”,得到大部分网民的真心赞誉,人们并不欣赏比尔·格罗斯“伟大的创意”。
但事实却让人失望:这次会谈之后仅几个月,谷歌就发布了AdWords(互联网广告服务)。也许正是格罗斯“伟大的创意”激发了谷歌的扩张阴谋;也许它本来就是谷歌战略布局中的一粒棋子,而谷歌一开始只是隐藏了本来面目而已。AdWords象征着一次彻底的“破坏式创新”,而且是翻天覆地的。
搜索引擎曾经代表世界上最纯粹、最不功利的互联网应用,但AdWord却使搜索引擎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反例。谷歌之后,越来越多的继承者和追随者相继诞生和繁衍,百度不过是其中的一个。
对搜索引擎的反击不止是针对竞价排名,以淘宝和优酷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和视频产业,采用了新的“去引擎化策略”,为这种反击增添了新的刺激。当搜索日益成为人们互联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搜索引擎作为搜索的主要提供商,占据了搜索行为的主要位置。甚至对不知名的企业和品牌起了一定的推广作用,并产生了取代传统媒体的推广野心。
但这是一个喧宾夺主的角色转化:当搜索引擎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推广工具时,它就站到了知名品牌的对立面。因为当一个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后,“被找到”已经不成为问题,所有的推广都将集中到品牌的理念、消费体验等领域。
如今,无论是优酷还是淘宝,屏蔽搜索引擎都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明智之举。淘宝屏蔽百度还有些许的竞争因素考量,而优酷此举则既是对自身品牌价值、与搜索引擎合作价值的理性认知,更是象征互联网行业“去引擎化策略”的一个标志。它不仅是与唯利是图的搜索霸权的彻底决裂,也是对搜索引擎“破坏式创新”的有力回击。
符号化的IT创新
一时间,IT巨头们纷纷以“云计算”概念自居,看似都是一个屋檐下的“亲兄弟”,却各自在为个人呐喊助威。说穿了,大家都在利用一个虚拟的概念炒作自己
在突出技术理念营销的年代,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新概念创新的旋涡中。这种创新,是对创新的边缘化,或者说仅仅是一种符号化的创新。
被广泛关注的商业智能(BI),只不过是从商业和管理角度对既有技术产品的重新解读;沸沸扬扬的SAAS(软件即服务)不过是ASP(活动服务器网页)的旧酒新瓶。云计算(计算机群)在IBM、谷歌、微软等技术巨头们的同声宣扬下蒸蒸日上,巨头们说辞纷纭却互相矛盾。在“云”这个概念下,谁都用它来宣传自己的既有产品,所以,将“云”概念称之为同床异梦也不为过。
那么,是什么造成新概念的泛滥成灾?原因很简单:杜撰一个概念比发明一项新技术、开拓一个新领域容易多了。难怪自由软件的领袖斯托尔曼说:“云计算概念是陷阱”,“云计算概念真的很愚蠢,而这种愚蠢观念的背后实质是:它不过是一场市场营销的把戏而已。”
云计算确实是一个陷阱,一个挖给用户的陷阱,一个符号化创新的陷阱。甲骨文首席执行官埃里森也表示,“目前IT业界几乎开口必谈云计算,任何一家科技企业推出新产品后,不管合适不合适,都会给自己产品贴上云计算的标签。IT产业言必称云计算,甚至超过了女性追逐时装潮流的程度。”
创新的破坏力量
创新并不只是天使,当它被过度追捧和运用的时候,即表现出另一张面孔。3721和分众传媒就是过度创新的失败者
3721创始人周鸿是中文上网的创新者,但他的创新却破坏了整个互联网第三方软件产业。《中国经营报》对周鸿的专访中,他承认自己“打开了流氓软件的潘多拉之盒”。浏览器是连接互联网与用户之间的必经道路,但浏览器不可能强大到能做任何事情。
于是,微软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空间:AciveX(浏览器插件),它为第三方软件开发商附加应用留出了通道。在周鸿之前,许许多多的开发商开发了各种精彩纷呈的应用插件,为上网用户提供了方便、效率和美好的体验。而周鸿却利用ActiveX揭开了流氓软件的序幕,用他的创新智慧创造了一个本不存在、也不应该存在的流氓软件的历史。
3721之后,效仿者众,大大小小的流氓软件争先恐后。导致的结果是微软不得不为ActiveX应用加上了重重枷锁,甚至专门开发出“一劳永逸屏蔽ActiveX”的工具。但是,要运行一个正常的ActiveX浏览器插件,必须要经过若干设置、验证和通过。对于全世界的互联网用户来说,造成的时间损失和心理负担无法估量,同时也给正常开发浏览器第三方插件的软件企业带来无法统计的经济损失。技术历来就是双刃剑,“潘多拉之盒”一旦打开,就没有被关上的一天。